在四川省色达县海拔3900米的高原上,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:他用十年光阴扎根基层,从藏医诊室到牧区毡房,从收费窗口到驻村一线,始终以“群众心为心”;他走遍82户牧民家,用20多本日记记录民生冷暖;他把野生药材变成“致富草”,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。他,就是色达县康勒乡打西一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登一西。
十年医路:以仁心守护高原安康
2013年9月,带着对基层的热忱,他踏上了色达县的土地。在康勒乡卫生院、年龙乡卫生院的8年里,他成了牧民心中“最可靠的身影”。牧区幅员辽阔,最远的牧户距卫生院有几十公里,无论风雪交加还是深夜凌晨,只要接到求助,他总能背着药箱及时赶到。为了摸清每户的健康状况,他骑着摩托车走遍辖区每一片牧场,哪家老人有高血压、哪家孩子容易感冒、哪家孕妇需要定期产检,都清清楚楚记在笔记本上。有一次,70岁的格桑阿妈突发高原性心脏病,他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,摩托车两小时赶到毡房,及时用药稳住病情,又连夜护送老人到乡卫生院,直到转危为安。牧民们说:“邓医生的药箱里装的不仅是药品,还有对我们的真心。”
2020年调任县藏医院收费室主任后,他始终没放下“医者”的本分。收费窗口前,他不仅把“规范高效”刻在工作准则里,更主动用藏医知识为患者答疑:“这个药要和酥油茶间隔两小时吃”“天冷了要注意膝盖保暖,我教您几个藏医按摩手法”。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,他会主动帮忙缴费、取药;碰到经济困难的患者,他会耐心讲解医保报销政策,帮着整理报销材料。两年间,他的窗口成了“健康咨询岗”,群众常说:“邓主任收费公道,心肠更热。”
十年基层行医路,他用脚步丈量着牧区的广袤,用医术守护着牧民的安康,更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,炼就了“把群众当家人”的赤诚。
驻村深耕:从“生面孔”到“自家人”的蜕变
2023年,乡村振兴的号角在高原吹响。有着十年基层经验的他主动请命,按组织安排前往打西二村担任驻村队员。驻村期间,他始终牵挂着村里的发展需求,主动发挥与县藏医院的工作联结优势,多次向医院领导汇报村里实际困难,积极争取帮扶资源。经过反复沟通协调,最终从县藏医院争取到15000元帮扶资金,全额交付村委会用于解决村级事务中的急难问题,用实际行动为基层减负、为群众解难。
2024年,经组织调整,他调任康勒乡打西一村驻村第一书记。这片平均海拔3900米的土地上,83户372人中包含16户脱贫户、3户监测户,草场广袤却面临产业发展瓶颈。面对新的挑战,他说:“行医是治身体的病,驻村是解生活的难,道理相通——都要用心、用情、用力。”
驻村第一天,他就带着笔记本扎进了牧民家。两个月里,他走遍了全村82户常住户和8户搬迁户,用20多本日记细致记录着村民的困难与期盼:谢洛大叔的降压药快没了、卓玛大姐家的牛崽要防疫、孩子们上学要走两小时山路……这些“家长里短”成了他开展工作的“行动指南”。
为了让政策宣讲“接地气”,他跟着村干部学当地语言,把“乡村振兴”翻译成“牛羊更壮、日子更甜”;为了让交流无障碍,他的口袋里总装着小本子,随时记下听不懂的词汇。见面时一句“谢洛叔,今天血压量了吗”“卓玛姐,牛崽长壮实了吧”,让村民倍感亲切。有一次,他走访监测户娄莫措家,看到老人因汉语不好而愁眉不展,他立刻用刚学会的当地话拉起家常,从孩子上学说到牛羊养殖,老人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。日复一日的真诚付出,让他从村民眼中的“生面孔”,变成了遇事肯交心、有难愿求助的“自家人”。
实干担当:从“贴心人”到“领路人”的进阶
“群众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驻村以来,他把村民的“急难愁盼”当成头等事,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,让村民眼中的笑意越来越浓。
深夜里,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。村民秋得家的牦牛突发急症,他立刻起身,凭着十年藏医经验初步判断病情后,连夜联系县兽医站进行视频会诊。他守在牛圈旁,一边协助秋得按照兽医的指导给牛用药,一边安抚焦急的一家人,直到凌晨病牛转危为安。秋得紧握着他的手,眼里含着泪说:“邓书记,你比亲人还上心!”
得知村里的孩子们上学要走两小时崎岖山路,遇到雨天更是泥泞难行,他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他多次奔走于乡镇与县城之间,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、争取支持。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协调到一辆通勤车专门接送学生。当孩子们第一次坐上温暖的车,笑着说“以后再也不怕下雨天啦”时,他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了。
考虑到村里老人看病不便,他主动对接乡卫生院,推动建立定期巡诊机制。每月,乡卫生院的医生都会带着药品和器械走进毡房,为老人量血压、查身体、开药方。70岁的格桑阿妈行动不便,以前看病要靠家人用马驮着去乡卫生院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,她拉着他的手说:“你真是我们的福星啊!”
解决了“愁心事”,他又开始琢磨着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、拔掉“穷根”。走访中他发现,打西一村的山上有丰富的野生中草药和菌类,但村民们因为“不知销路、怕白费力气”而极少采收。他意识到,这正是带动村民致富的突破口。
他先组织村干部讨论,又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尝试采收。为了让大家放心,他带着村干部先上山示范,手把手教大家辨别药材、菌类的种类和采收方法。“这个是羌活,要连根挖才值钱”“这个蘑菇有毒,不能采”……他的耐心讲解,让村民们渐渐有了信心。
为了打通销路,他更是跑断了腿。他频繁往返于县城、州里的收购点,有时为了谈成一笔生意,在暮色中追着收购商的车跑了很远,雨水混着汗水模糊了视线,几双鞋子磨破了底,脚底的血泡反复结痂又磨破,他却从未放弃。当第一批药材卖出去,村民们拿到实实在在的收入时,有人红着眼眶说:“原来大山里的草真能变成钱!”
如今,他正牵头组织村民商议成立合作社,从章程制定到未来规划,全程参与指导。他还带领村民规划牛羊粪便生态燃料加工项目,让“绿水青山”真正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村民们说:“跟着邓书记干,心里踏实!”
情系民生: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
2025年七一建党节,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。为了让牧民们感受到党的温暖,他特意组织了一场暖民心的活动。他多方协调资源,为打西一、二村的牧民们发放了300袋大米。当村民们扛着沉甸甸的大米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,他的心里也暖暖的。
同时,他还联系爱心人士筹集了50箱衣物,专程寄到牧区。孩子们穿上崭新的衣服,在草地上跑着、笑着,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。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,他更深刻地体会到:“党的温暖,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手,传递到每一户牧民家中。”
初心如磐:在高原续写为民答卷
从藏医到驻村书记,他的岗位在变,但“为民”的初心始终未变。驻村以来,他带领村两委完成防返贫监测全覆盖,为3户监测户精准落实帮扶政策:甲洛户丹比炯勒申请到残联临时救助一万元、二次医疗报销37842元、红十字报销7461元;娄莫措户每月由他陪同去县人民医院复查,并办理二次医疗救助;所秋纳入残疾且整户纳入低保;德巴家纳入公益性岗位。
他推动教育资助30名学生,实现医疗保险保费14.66万元、民生保0.324万元,参保率均达100%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,他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8次、党员大会4次、支部委员会8次,带领村干部集中学习主题教育16次,让村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的“主心骨”。
在海拔3900米的打西一村,他用十年基层实践证明:把群众当家人,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;把实事办在心上,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宽。如今,高原的风还在吹,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——因为他知道,乡村振兴的画卷,需要一笔一画用实干去描绘;群众的幸福笑容,就是最好的答卷。
暴发火眼吃什么药 | 脚踝肿是什么原因 | 胆汁反流吃什么食物好 | 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 | 椰蓉是什么 |
子宫肌瘤术后吃什么好 | 磁共振是什么 | 窗户代表什么生肖 | 1999年出生的属什么 | 美国为什么打朝鲜 |
济南有什么特产 |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| 为什么拉屎会拉出血 | 贬值是什么意思 | 上火耳鸣吃什么药最好 |
相中是什么意思 | 仲夏夜是什么意思 | 胡萝卜补充什么维生素 | 右边腰疼是什么原因 | 幽门螺杆菌挂什么科 |
胸膈痞闷什么意思hcv9jop2ns6r.cn | 过敏性鼻炎挂什么科室travellingsim.com | 体位是什么意思jinxinzhichuang.com | 少字五行属什么aiwuzhiyu.com | apc是什么意思hcv9jop0ns7r.cn |
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hcv7jop5ns2r.cn | 人情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3r.cn | 海市蜃楼是什么现象zhiyanzhang.com | 为什么客厅不能放假花hcv9jop6ns7r.cn | 指甲油用什么能洗掉hcv9jop5ns3r.cn |
怀孕牙龈出血是什么原因hcv7jop4ns5r.cn | 肚脐眼是什么穴位hcv8jop2ns1r.cn | 伤官运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8r.cn | 眼屎多是什么原因hcv7jop9ns0r.cn | 天孤星是什么意思hcv8jop1ns7r.cn |
维生素k是什么hcv9jop5ns3r.cn | 什么叫撤退性出血hcv7jop9ns7r.cn | 黄鼠狼是什么科wmyky.com | 岁月如梭是什么意思bjcbxg.com | 代理是什么hcv7jop9ns6r.cn |
请输入验证码